民间士绅捐粮,茅元仪那次自己捐出一万石。

        官仓发放存粮。

        操江都御史丁宾发数万石救济。

        湖广商人陈北畴带着八百石米原本是来出售的,最后看灾民可怜,一边走一边送,送完空船回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再就是种植能够迅速提供食物的粮食,比如徐光启在家乡种地瓜就是那时候,他还引种芜菁,这种水灾最难熬的不是这时候,这时候努力一下还是能找到吃的,比如说鱼,水生植物,野菜之类,都能充饥。

        真正最难熬的是粮食减产甚至绝产后,到了冬天什么都找不到,那就真是一家人等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必须种地瓜之类。

        杨信已经让人从福建和广东向这边顺便运输一批地瓜,然后在那些退水太晚无法种稻的地方种地瓜,主要是这东西可以吃地瓜秧,这样在收获之前这段时间还能补充些食物。再晚退水的就只能种芜菁了,一战德国最艰难的封锁期,就是靠这东西扛过去,一九一六年与一七年之间的冬天,被德国人称为芜菁之冬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得不说徐光启是睿智的,他一下子就找到了最适合的两种渡荒作物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