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外,策论并没有评判标准,且不论时而政见相佐,很多策论根本无法分出优劣。更多还是靠着出钱举办文会“造势”,从而成为所谓的才子,但这种才子的水分却很大。
只是随着《谈古论今》的横空出世,这翰林院修检厅便解决了这个问题,成为了最在威望的评判机构,且拥有让某个普通士子一夜成名的能力。
哪怕林晧然远在雷州府,亦是知道谁谁写出了一篇好策论,是个如何了得的人物。
只要文章上了《谈古论今》,当真是名扬天下,甚至可比拟于金榜题名了。亦是如此,京中待考的举人是如何的趋之若鹜,这便是可以想象了。
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
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
首页还是一首诗,在看到这首诗的时候,让到林晧然的嘴角微微地翘起。
在远离京城数月,他亦得担心真被彻底遗忘,故而在回来前就跟着徐渭提及过,让他隔几个月得让自己“露露脸”。
很显然,徐渭知道“露脸”是什么意思,故而将上次给他回信的诗作放了上去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