堂中一阵低低的议论,分润壮班银人不少,实际上包括杨尔铭自己的常例也有部分来自壮班银,县丞、典史也有份,其他便主要是户房、兵房和工房。
好在杨尔铭并未把话说死,要是说壮班银只能用于壮班,估计县丞第一个反对。
所以杨尔铭用的是一个概念性的数额,该给壮班的工食银要按期发。
那一千多两壮班银中,哪些该发哪些不该发,就要看户房了。
沈司吏的脸色不太好,很显然杨尔铭和唐为民都支持庞雨,财政拨付在唐为民手上,他肯定不会少了知县、县丞、典史的常例,也不会少户房自己的,那只能从兵房和工房下手,分得最多的便是兵房了。
想到这里,沈司吏往对面的庞雨看了一眼,这次庞雨却并未与他交换眼色。
在庞雨来这短短时日,便已经发现了大明朝的不少问题,衙门征收的钱粮很多用在无谓的地方,经过了二百多年的磨合,各地形成自己的规则,没有什么外力影响的情况下,还可以继续运行下去。
以庞雨此时的能力,自然没有办法改变规则,而是进入旧规则获利,在衙门钱粮总额不变的情况下,他获利就一定有人要损失,即便普通的新官上任,也会有这样的过程。
“兵房宋泽,吏房王杰聪、郑国臣,刑房张荐才。
都给本官站出来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