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便烦劳余先生,小人已将相关情形写在此牒呈之中。
大体而言,桐城各仓进出记录清晰,损毁有人证可查,仓储损失皆因地震所致,乃人力难以挽回。
各仓防潮、防鼠、防盗措施完备,可见户房赵大人、唐大人平日间督导得力,然则人无完人,各仓仍存在修缮不力、新粮旧粮混放、仓廒老化等瑕疵…”余先生惊讶的接过文牒,借着灯笼昏黄的光亮粗粗扫过,只见纸上抬头写着“巡仓备览牒呈”。
明代县衙公文跟现代一样,区分上下和平级行文,用得最多的是“牒”,庞雨这样的下级向上行文称为“牒呈”。
但庞雨粗略从唐为民那里学习了一下,显然并未完全弄明白,牒呈多用于请示,这样的汇报应该叫“申详”。
但余先生也没有太在意。
因为按庞雨皂班衙役的身份,轮不到他来写正式的公文,唐为民自然会给县丞提交牒呈。
所以这份呈文只能算给县丞的个人汇报,余先生不打算纠正其中的格式问题。
但他越看越惊讶,衙役大多粗鄙不通文墨,好多人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,而庞雨写的此文条理清晰,在文牒中将各仓分类罗列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