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滁州西北的关山北麓,石板铺就的官道蜿蜒着穿过干枯的林木,尽头是一座石桥,此时的桥面前后数里挤满了数千骑马的流寇,到处一片吵闹。
这里就是滁州珠龙桥,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,桥长二十丈三尺,有桥洞七个,桥面皆以大圆木连成桥形,其上覆土后以石板铺平,两侧以砖石作围栏。
珠龙桥下流淌的仍是清流河,此地处于清流河上游,环滁诸山出水汇流入河,夏季时万流奔涌,珠龙桥是唯一过河通道,乃滁州陆地交通的咽喉之地。
冬季虽然水流干枯,但桥下仍有大片河床有水,桥面仍是最要紧的通道。
桥北通往凤阳府定远县,桥南就是关山,向南沿途十五里形势险要,又有清流关扼守关隘,滁州西部的战略形势皆围绕着这一山一河。
距珠龙桥大约一里的关山北坡上,小娃子停下马来,前方林木遮掩,但从枯枝之间已经能看到那座桥,道路上有许多马兵,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,后面还有更多的人在赶来,很多人身上流血带伤,队列中一片惊恐的气氛。
周围流传着各种传言,有说辽兵并未追击的,有说已经到清流关的,这引得大家更为惊慌,许多人叫骂着,要前面的马兵加快速度。
周围还有各种哭闹声,小娃子心头有些烦躁,那些哭喊的人大多都是老营的家眷,张献忠的老营马兵是营中的精锐,他们一般都有两三匹马骡,行军骑骡或次用马,主用的战马平时不用于骑乘,只交由最信得过的家眷照料,马兵到交战的时候再换乘好马,到逃命的时候家眷就用那些次用马或骡子。
从五里桥逃出后,他们渡过了西涧,沿着官道向西北方的关山逃命,后面的辽军大部分被崩溃的厮养阻挡,丢了许多银子和布帛,追来的辽军确实少了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