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延潮计算了一下,账目上除去兴建以及今年师生的开支,最后还剩余两千多两。
这钱理论上林延潮可以自己拿去花,但是如此就太亏对父老乡亲了。
因此林延潮决定将书院的财政,由自己三叔的钱庄来打理。每一笔收入支出必须有明细。
平日书院的钱财,以及学田就由林记钱庄来打理生息。林记钱庄只对款项收管理之费,并对于收入利息需向闽地的父老乡亲公布告知,如此做法就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基金制度。
至于书院的开支,林延潮也是形成了一个规章制度。
比如书院山长,讲者到任,按照路程远近送不等的聘金。
山长每年脩脯银为三百两,伙食银一百两,三节敬银每次十两,本人及父母生辰寿礼银每人十两,若山长辞馆回籍还有程仪银,此外还有等等细琐银两。
然后监院,讲者,斋夫依地位递减,不过相对于其他书院都十分丰厚。
此外还有其他祭祀,杂役,杂项,学生膏火,励学银两等等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