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路走来,沿途士子,百姓纷纷上前询问。
不少人早都知道此事,听说去申冤后,有人迟疑,有人害怕,但也有不少读书人加入了监生的队伍之中。
屈横江也知这一次去登闻鼓院上书,就算是将状纸递给了天子,恐怕也是于事无补。他这么做只是完成一名读书人的执念而已,他们心底也知道,此去多半是徒劳的,毕竟朝廷律令在那,不会因他们这些读书人抗议而改变。
就算诉求成功,他作为领头的人,也是会被重责,革去功名,充军,甚至杀头。
屈横江满心悲愤,其他监生也多是怀有这样心情。
从国子监一路走来,但见沿街上不少读书人询问后,却是毫不犹豫加入了他告御状的队伍。
屈横江不愿意连累别人,与一名读书人说道,兄台,此去告御状,怕是凶多吉少。
此人答道,义之所在,不容辞!
大多数人一声不吭,于状纸上画押后,附于队伍之末。
更有心怀敬意之人,在街边巷口站定,朝队伍深深地长揖,竖立在那相送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