顿时觉得无法反驳,好半天才跟大舅哥道:“养蚕人子氏有很多,让他们借点人过来,咱们组个大型养蚕基地。”
这年头养蚕效率其实不算太高,倒不是说蚕有什么问题或者饲料有什么问题,甚至连暖房,姑苏也早就有了。
姑苏的蚕房是最好的,算是对外不传的秘技,但也仅仅比越国的产茧率高那么一丢丢,也没有太夸张地步。
此时产量上不去,其实跟蚕子利用率太低有关。
姑苏多用蒲草来让蚕蛾着床产籽,但白沙村却不一样,用的是纸。
因此一亩桑林,白沙村有记录,大概一年养蚕三张左右,出鲜茧四五十斤。
这个效率,直接翻倍都还有富余。
也就是说,只要白沙村愿意扩大规模,养蚕小能手多多益善,不愁没产量啊。
然而“白沙”也好,或者其他沙野,美蚕娘就只有旦这么一个,当初第二个美蚕娘,得去芙蓉,两地隔着一二十里路呢。
广大的地理范围内,美蚕娘就两个,蚕娘数量也是稀少,笨蛋是没办法去给国人打工的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