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孙度本想劝他留下,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他虽然还不想向孙策投降,但他也知道许攸说得对,他不是孙策的对手,败局已定,许攸留下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。许攸一生自负,又与曹操有交情,去益州投奔曹操自然比留在辽东强。益州是大州,户口百万,又有险可守,绝非辽东可比,许攸也许能找到证明自己的机会。辽东太弱,就连那些青州逃难来的士人都不愿意离下,又何况许攸这样的党人中坚呢。
公孙度也有些心灰意冷,没有挽留许攸的心情。正在这时,又有信使赶来,这次是关于公孙桓的。公孙桓昨夜统步骑五千伏击孙策,结果反被孙策伏击,伤亡惨重,公孙桓本人生死不明,估计是凶多吉少。
听了这个消息,公孙度万念俱灰。他没有再说什么,让人牵来一匹健马,带了一些干粮,送给许攸。许攸也不客气,牵着马,与公孙度拱手作别,离开了队伍,消失在山林之间。
看着许攸离开,公孙度心里空落落的,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。过了好久,他叫过一个军吏。
“去见沈友,我要议和。”
傍晚时分,一片山谷之中,公孙度扶刀而立,身后站着一个身材魁梧的亲卫,静静地看着远处,脸色虽然很平静,嘴角却咬得很紧,如铁铸一般。
一千骑兵在山坡上列阵,杀气腾腾,随时准备翻身上马,沿着山坡发起冲击。虽然答应了与沈友议和,公孙度还是难忍失落,故意摆出这个阵势,想给沈友一个下马威,挽回一些面子。
蹄声特特,两骑从远处轻驰而来,在公孙度面前十余步停住。沈友翻身下马,将缰绳扔给卫士,大步走来。他一身精致的明光铠,腰间悬着战刀,步履矫健,身姿挺拔,既不失儒雅又英气勃勃,顾盼有神,丝毫不以公孙度身后山坡上的骑士为意。
公孙度一看便暗自赞叹,羡慕不已。这个年轻人运气真好,刚刚弱冠就主宰一州,自己这么大的时候还在读书呢,视野不出玄菟郡,后来到了洛阳为郎没少因见识少被同僚耻笑。
“使君英武,不愧是江东少年俊杰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