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到这里,柳淳已经替均田均役,找到了理论的基础,并且以实际的例子,驳斥了士绅地主抗拒均田的理由。
按理说就可以作为变法的纲领了。
可柳淳怎么会满足这点成绩呢!
他强调均田,均役,将权力落实到每一个百姓身上,这是国家领导力的体现。
那百姓呢?
如果能提高每一个百姓的能力,最后加起来,也会让国力呈现出巨大的提升。
提高百姓能力的方法是什么?
柳淳给出了两条,其一,是教育,其二,就是分工!
当谈到这里的时候,柳淳又瞬间把话题展开了。
由于长时间处于农耕社会,对于分工这个问题,感触并不明显,仿佛自古以来就是如此。可事实上,男耕女织的模式大行其道,是在春秋之后,也就是原本的井田制瓦解,曾经需要上百人才能耕作的地块,一家一户就能承担起来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