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一个县令调到京城当御史,别看都是七品,那也是超擢。必须通过天官,可若是平级调动,他们拟个名单上去,尚书大人点头,送到御前,用印之后,也就通过了。
熟悉官僚系统运作的人都知道,真正握有实权的,还不一定是上面的大人物,往往是一写看起来名不见经传的家伙,能把你弄得死去活来。
就拿明朝来说。公认最肥的两个差事,一个是吏部的文选司,一个是兵部的武选司,那简直不是油水丰厚而已,而是一屁股坐到了油库里!
从前的时候,朱元璋精力旺盛,每调动一个官员,他都要过问。
可这几年,他精力衰退,加上李善长和詹徽等人的案子,整个官僚体系,出现了几次严重的洗牌,大量提拔新人,老朱也没法面面俱到。
现在这个问题弄清楚了,就是个普通的调动,并不涉及其他,那为什么老百姓要来敲登闻鼓,要找朱元璋鸣冤呢?
看似一切顺理成章的背后,又是什么猫腻?
柳淳猛地站出来,“杨大人,你执掌都察院,我想请教,是哪位御史,先弹劾荀顺庆的?”
这时候今天当值的唐韵低声道:“柳大人,是下官弹劾的。”
“你凭什么弹劾他?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