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又道:“这些年,你的日子过得很不好?”
陶成道抹了一把眼泪,摇头道:“都是臣自作自受,非要飞天,若非有柳师兄指点,臣只怕粉身碎骨,也实现不了夙愿。臣能追随陛下,已经是几世修来的福气,臣无怨无悔。只是,只是臣的这些弟子,他们还是最低等的匠户,除了正课税粮之外,每月要在作坊服役十天,还要在官吏的家里劳作十天,只有十天,可以由自己支配。经常食不果腹,忍饥挨饿,一旦生病,还要缴纳一钱银子,让官府雇人代替,假如交不出,就会挨打,甚至送命……”
陶成道说着,眼中含泪……朱元璋也不由得深吸口气,明代匠户的问题,是很多人都提到过的,大家都觉得是老朱不近人情。
其实这玩意是从元代延续下来的。
蒙古帝国在四处征杀的过程中,就非常重视工匠,每攻破一座城池,都会搜刮工匠,以为己用。
老朱起兵的时候,攻克州县城池,自然能俘虏许多工匠。
在战争中,成了俘虏,怎么可能享有和普通人一样的待遇,而且当时老朱也没有足够的钱财,给予工匠优待。事实上,最初的工匠,还是能得到足够的粮米食盐,还定期赏赐衣服布料。
可随着天下太平,工匠从最初服务军中,到给各级衙门做事,包括给宫里干活,伺候的主子多了,几乎完全沦为奴仆。很多人承受不住,就四处逃散,或者消极怠工,这已经成了大明的一个弊端。
“柳淳,你是打算替匠户说话了?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