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吗就是大杀功臣,要吗就是扶持藩王宗室……很显然,这两路在朱元璋的手上,都已经证明了不会有好结果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如果朕不迁都,边军和禁军战力差距会越来越大,早晚有一天,会酿成安史之乱一般的苦果。”朱棣咬了咬牙,“柳淳,你说这一步朕能不走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柳淳微微颔首,朱棣从军力角度,分析了这个问题。其实从经济的角度也能说得通,如果按现在的趋势,东南持续发展,北方衰败严重,军户逃亡,贫苦的北方和富庶的东南,也会出现尖锐对立,甚至四分五裂都有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 要知道自从永乐朝之后,大明在北方就不断损失领土,哈密卫丢了,就连河套平原都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还是在迁都北平之后,如果继续留在应天,没准连北平都丢了,那就彻底变成了弱宋,救都救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正是出于这些考虑,柳淳才赞同朱棣迁都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与此同时,如果迁都北平,大明的经济中心是带不走的,东南的经济繁荣,海贸发达,在推行科学教育之后,新技术,新发明层出不穷……统治的中心,跟经济中心长期脱离,又会严重削弱大明的统治。

        明朝中后期的历史,一再证明了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士大夫们为了蒙蔽天子,将朱皇帝圈禁在北平,针对东南的发展一无所知,坐视海量的税赋流失,最后财源枯竭,王朝不得不走到了尽头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