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本珍认真行礼,这次朱棣显得很平和,让他起来,还赐了座位。
“七十多的人了,也不容易。”
听到这话,艾本珍的眼泪瞬间流淌下来,他痛哭道:“陛下天纵圣哲,继承大统,乃是万民仰望,草民能连番目睹天颜,已经死而无憾。草民有肺腑之诚,想要跟陛下讲清楚。”
朱棣点头,“行,说吧,朕会听着的。”
艾本珍连忙谢恩,他观察了一下,之前的几位大人都没有了踪迹,只剩下他和朱棣两个,总算能敞开心扉了。
“陛下,草民少读孔孟,年纪稍长,又求学名家,略有所得。当时逆元猖獗,草民不愿意向蛮夷称臣,故此退居山间,教导学生,一心想做个陶渊明。”
“陛下,陶渊明所写的文章之中,首推《桃花源记》,这篇文章,其实暗含了治国至理!”艾本珍很认真道:“桃源男耕女织,小国寡民,尊老爱幼,热情淳朴……唯有如此,才能躲过外面的朝代兴衰,绵延长久。”
“陛下乃是当世雄主,必然有创立万世不拔基业的雄心。想要让朱家江山代代相传,就要少折腾,就要让百姓各安本业,民心单纯,如此才不会有人犯上作乱。”
朱棣眯缝着眼睛,轻笑道:“不过是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的老生常谈罢了。历朝历代,可有长久的?”
艾本珍忙道:“陛下睿智,草民读史,常常感叹谄谀之臣,祸乱江山,败坏纲常,以致民不聊生,天下大乱。陛下治国,推行均田,百姓丰衣足食,安居乐业。只要能定下永远不变的祖制,授予百姓田契,并且降旨,无论如何,都不许出售土地,如此必定能天下大治!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