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时只要重新开战,下一次大战战役,必定发生在京都。室町殿应该认识到,日军已无力保卫京都,只能向关东地区后撤。但关东镰仓公方的势力,似乎不愿意室町殿前去夺走他们的利益;下官从各种迹象猜测,关东公方与室町殿,极可能本来就有积怨。
开战已属于自蹈死地,室町殿便只剩议和休兵一条路。
无论《山城和约》用词如何委婉动听,也改变不了其割地求和、‘城下之盟’的本来面目,比当年宋代的《檀渊之盟》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宋代朝廷尚且能维持大局,而室町殿的权力,显然远远不如宋朝朝廷。
议和的做法,自然会导致京都中|央的权威急剧下降,或不能再统领诸国守护。室町殿的权力,实际又由三管领四职等有力守护共同掌管,形似一个联盟。各有力守护不愿意看到,室町殿完全丧失权威、各国变成一盘散沙的局面。他们需要想办法维持、让原先的制度继续运转。
那么各有力守护阴|谋、让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持背上这口黑锅,或许已经在各方之间达成了共识。
山城条约刚刚签订,几大守护大名立刻返回封国、而非进京,或可佐证这样的推论。他们起初应该是想联手造|反,宣布足利义持要对战败、议和等大事负责,把一切失败全都怪罪到足利义持的个人愚蠢上,然后重新推举一个将军。
但是那个刺客富樫满成的出现,让事情变得更快了。富樫满成可能已经察觉到、各国守护叛乱的迹象,而且认为足利义持没有胜算。富樫满成便自作聪明,想在新主人那边立个大功。结果导致了刺|杀的大事。
足利义持已死,众人拥护足利义持亲近的人已不可能,不然会导致积怨内斗不散;然而众人又想维护原先的权力规矩,于是他们只能从足利家选择。足利义嗣既是前任将军的嫡子,又与足利义持有仇,自然变成了最好的人选。”
众人听罢,纷纷附议,觉得这样的推测合情合理,唯一的遗憾是找不到真凭实据。
文官侯海感叹道:“所谓武家,不就是武夫?这帮人捣鼓起阴谋来,可不比文官的弯绕肠子少,还更加狠辣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