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一个声音生气地说道:“大明皇帝是天子,那边却有个蛮夷敢称天皇,成何体统?”
兵部尚书齐泰作揖拜道:“圣上之意如何?”
大伙儿稍微安静了一些。
朱高煦寻思稍许,也不正面回答,他说道:“依照我朝礼法,天皇名号确实说不通。但或许朝廷应该多权衡实利,找到更妥善的法子。
如果我朝能顺利地在日本国驻军,长远看,两国亲善仍有很大的前景。今后日本国连国防都没有了,国策也要看咱们的意思,往后还能想不到‘皆大欢喜’的办法、解决分歧吗?
譬如海贸一旦全面开通,货物出入各国要收关税,一纸法令就能决定很多事。一个没有强大国家实力为后盾的地区,博弈的余地不可能太大。
而咱们大明朝是礼仪和睦之邦,不是元朝那样的蛮夷政-权;诸位爱卿都是道德高尚、悲天悯人的正人君子,不喜杀-戮。我朝并非一定要用、恐怖和毁灭的粗-暴手段。
常给日本国权-贵留点活路,甚么事情才好商量,不用动不动就玉石俱焚,对大家都没好处,更无法彼此信赖。如果现在室町殿那些人实在不可理喻,总会出现识时务的人。”
众人一时间不知所措,寻常都是臣子吹捧皇帝堪比尧舜,皇帝恭维大臣倒不常见。朱高煦的说辞也比较新鲜,官僚们似乎还在琢磨其中深意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