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大明春色 >
        百家争鸣时代的各家哲学,在千百年后的大明朝除了儒家、几乎没有传人了。但儒家心学不同,产生的时间比较近,直到明朝也隐藏着不少追随者。

        朱高煦在东暖阁里,拿着这份文章一连看了两遍,又坐在椅子上沉思了好一会儿。

        刘鸣在参加各级科举考试时,写的肯定是理学内容,否则考不到贡士这一级。但他为甚么偏偏在殿试时,写出了这种文章、不被理学认同的言论呢?

        可能题目里那句“毋泛毋隐,朕将亲览焉”鼓舞了刘鸣;加上殿试不会落榜,风险较低,这无疑又鼓舞了刘鸣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风险稍低,并不代表没有风险。殿试的文章是会存档的,意味着大臣们也能看到。刘鸣这样写,就算朱高煦放过他,他不怕被朝臣排挤吗?

        有些人为了信念,不愿意向世俗妥协。刘鸣却似乎不是那种人,因为他已经写过很多理学文章、才能走到殿试这一步。他的目的,可能就是为了引起朱高煦的关注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目的,无疑成功了。朱高煦对状元的文章、也没怎么细看,却专门看了两遍刘鸣写的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朱高煦权衡了一会儿,还是把刘鸣、排在了第三甲靠后的位置。

        最近他干的那些事,已经引起了朝臣的担忧和不满,暂时不想再引起君臣矛盾;比如把刘鸣这种心学文章排在第一甲,会在朝廷里引发怎样的波浪?他根本没必要那么做,因为没有规定名次靠前的人、就一定会得到重用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金榜贴出去之后,朱高煦在奉天殿赐“常宴”,祝贺新晋的帝国精英、进士及第的人们进入剥-削阶层,名为“进士恩荣宴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