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大明春色 >
        理学从宋代以来就有深厚根基,大明开国之后,科举造就了大量读书士人,大多都是理学的拥护者。所以朱高煦要让解缙参与御前议政,至少要让那么庞大的士族,有直达天听的喉-舌、有在权力中-枢说话的余地;在某些时候,还能让大伙儿的主张,有一个发-泄口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朱高煦的内心,确实倾向于荀子的学说。比如荀子说人生来就有欲望、有恶,这样的哲学根本,让治国思想有向法治倾斜的可能,而法治恰恰又是后世的主流理念……便更容易让朱高煦认同。

        荀子的学生李斯实践失败了,他的结果应该不是偶然。朱高煦在读典籍之余也在思考,古代统-治者、不选择荀子,或许就是因为实践失败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国古代大一统的辽阔疆域,以及交通、制度、科技不完善,造成了法治极难实用;理学注重洗-脑以及宗族道德约束,可能更加适应时代。

        真理,可能也是有历史局限性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朱高煦很有冒险精神,但是他看到了荀子的实践局限,所以才不愿意、对输面太大的事情下注。有些时候人难以内外一致,他内里倾向荀子,但对外还得宣扬朱程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开口说道:“设假物院、下西洋,只是办一些实事,与甚么学说没有关系。诸位不必太过紧张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齐泰与夏元吉好像对视了一眼,这俩人是咋搞在一起的?

        片刻之后,大伙儿便纷纷拜道:“圣上英明!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