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嫣听罢,脸上露出了一丝十分勉强的笑容。
……下午朱高煦从奉天殿的庆功宴上离席,他在宴席上一共就饮了五六盅酒,所以没有喝醉。
这种正式的宫廷宴席并不自由,甚么时候喝酒,说甚么话,以甚么礼仪,都有规矩;还不如平素君臣之间、随意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有意思。不过礼仪之邦,讲究的似乎就是这个。
菜式也不多,每桌四菜一汤,加上一碟春饼和几样下酒的果子凉菜。饶是如此,最后大臣们还是把没吃完的菜肴,打包带走了。
据说唐朝以来,大臣们在宫廷宴席上就有打包的习惯。朱高煦臆测其中的寓意,大概是为了彰显一种重视宗族亲情的理念,赴宴的大臣,不忘家中的父母与子女。但是他私下里认为,世人对此乐不知疲,恐怕是为了和家眷分享一种荣光;毕竟能参加皇帝赐宴的人,只有少数,背后代表的是一种政治地位、权势利益。
朱高煦来到柔仪殿,身上的酒气还没散,便立刻召见了钱巽。
等了近半个时辰,钱巽与两个奴仆,在太监侯显的带引下,来到了柔仪殿大殿。几个人叩拜之后,奴仆们便把两枝长长的、用绸布包好的东西呈送上来,小心地放在了殿室中央的大书案上。
朱高煦挥了一下手,伸手解开了绸布。他的面前,出现了一枝形状有点像步|枪的长火铳。
朱高煦的眼睛顿时一亮!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