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大明春色 >
        其中的汉王炮,以前尺寸不统一、使用麻烦。如今各局院作坊,已经统一使用了守御司南署“铁厂”的尺寸标准、以及铸造技术,终于避免了炮弹难以补充的弊病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火铳上,以前类型繁多的“铜手铳”、“神枪”等都淘汰去了地方卫所;京营精锐所用、及分拨给北征各路人马的火铳,全部使用开山铳。

        使用的火|药也与以往有所变化,加入了几道过滤晒煮的提纯工序,然后碾磨筛选制成颗粒。因火|药威力提高,火铳火炮使用的火|药用量,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也进行了新的调整规定。

        朱高煦根据这些经验,在心里琢磨着:特定技术上的提高,自上而下的政令手段是有一定效果的,只要投入足够的钱财和资源。不过若要技术全方位地发展,就需要更广大的群体参与、并且有动机与积极性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放下兵部的奏章后,想起了昨天沐蓁提到的“天人感应”,忽然想起今年是秋闱的年份、明年春就要开恩科取进士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朱高煦便叫太监去武英殿,拿内阁最近处理的政务卷宗来看。

        果然在卷宗里,发现了有关科举考试的内容,主要是今年秋天考举人的事情。“秋闱”乡试由各省级贡院主持考试,不过礼部要派人下去监管;考官、题目等,朝廷都要控制。

        朱高煦不用详细地询问秋闱的进展,心里也能百分百地断定题目:必定还是儒家理学那一套!

        自宋代以来,直到大明朝,儒家理学都是官方认可的学问,也是科举取士的方向。便意味着:读书人从儒生、秀才、举人、进士,大多数人的思想都很统一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世人十分功利、注重实用性,不管人们是否认同,学这个东西能做官,大家读书便都愿意学。就连《史记》之类的严肃书籍,此时都属于没鸟用的闲书!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