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着他马上又册封妙锦为贵妃,姚姬为贤妃,杜千蕊为淑妃;三人皆赐予黄金印、镀金册。
并册封段雪恨为德嫔;朝|鲜国女子朴氏为贤嫔。前阵子侍寝过的几十个宫女,全部封为各种美人、才人、选侍,取代原来的女官,掌管宫廷各机构的权力。
册封后宫,如同封赏功臣武将,当事者都非常满意。朱高煦在制度允许的最大限度内,给了后宫女子厚封,并不惜为沐府增设皇贵妃名位。
只有妙锦似乎有点抗拒,但并非不满意册封。等到朱高煦直接下诏,并给她准备了冠服、印册等物时,她也不好再强烈拒绝了。
朱高煦先是在官方邸报里,趁讲述先帝驾崩之事时,明确了妙锦的身份:忠烈景公之后,仁孝徐皇后义女。
接着他册封妙锦为贵妃,便能在公开的道义、名分上名正言顺,而不再遮遮掩掩难以见人。至于那些不被朝廷认可的流言、野史,并不能作为摆在台面上的话题,最后只是为后世增添一些谈资罢了。
传言里,太宗皇帝曾许诺给妙锦册封贵妃;而朱高煦为了进一步给予功臣沐家回报、要册封沐氏为皇贵妃,究竟是为了沐氏,还是为了把贵妃名分给妙锦……这些密事大抵也能让世人在茶余饭后,悄悄争论一番。
而这些事,当然都不能作为朝廷上的话题;谁会用子虚乌有的传言为论据、拿到明面上与人讲道理……
那些对册封后宫之事不满意的人,多是朝廷文官。大臣们在御门朝见时,议论的是另一番道理:有悖祖制。
太祖皇帝为预防后宫干政,定下规矩大明皇帝的皇后与妃子,都要从民间挑选,不能选大臣勋贵的女子;以防外戚实力过大,干涉朝政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