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天之后,数骑从西边来。在军营外查验了印信,便进了朱高阳的中军行辕。
信使单膝跪地,递上一封信来。
朱高煦拆开看了一番,回顾张武、王斌等人道,“平安察觉我父王伏兵,与我师交战,未决出胜负。平安已经撤到宿州城去了;我父王围宿州,难以攻下,只劫掠了徐州城押运粮草的兵马。”
张武道:“平安还未到宿州,徐州便送粮过来。看来平安缺粮,不能久守宿州。”
朱高煦摇头道:“即便如此,我师想围城等平安饿毙,也来不及了。父王可能会撤围,改变方向先攻徐辉祖、何福部。”
……这事儿又被朱高煦言中!九月中旬,燕王拿平安毫无办法,下令邱福赶到睢水,找合适的地点搭建浮桥,大军克日南下!
张武听到这个消息,不禁恭维了朱高煦几句。
朱高煦想到两年多以前,张武对自己用兵的诟病,心里也颇有点感概。这段时间以来,他也感觉自己有些变化,亲身经历了大小战役无数,东拼西凑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。
燕王每次大战前,对形势的考虑和安排;以及燕王率骑兵常常避开正面,迂回寻找弱点的做法……大事细节,朱高煦都看在眼里,打仗大半就是和燕王学的。他又学了一些其他武将的伎俩,虽然很庞杂,但已有了不少经验、揣摩出了一些自己领悟的东西。
此时,朱高煦还未得到燕王新的军令,或许燕王正忙着率军向睢水方向挺进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