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觉着很合适,和我们的店铺名字也搭配得当,到时候再写些福字。”
“那、那可得麻烦木匠师傅了,又要花上不少钱。”
“前期重要投银子进去,咱们的糕点做的精致,价格也高,回本会快些。”
翌日,杨晔上工把夜里画的一整页图纸带去了县城,趁着午饭的时间找了县城里最有名的木匠师傅做招牌和模具,做的东西多,师傅又有名气在,杨晔足足花了小一两银子才说定,好在师傅提供木料,不然可真是要请不起。
另外,上次遭了王达的白眼,倒是给他提了个醒,糕点做的精致漂亮不行,包装也得跟上,就好比一品香的包装,但凡是瞧见了其包装都知道是一品香的糕点,这无疑也是一种宣传渠道。
他进购了一批油纸,从糕点铺子的名字入手,雕刻了一枚印章,挨着用红砂印在包装上,既大气又美观,还能起到宣传,一举三得,花钱值当。
三月十六,木工师傅就把做好的模具和招牌送了过来,平整的梨木上雕刻着福禧斋三个字,祈愿日子平和顺遂,幸福吉祥,当然,即使他不说,家里人也知道这铺子的名字和阿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。
凤香楼的员工听说杨晔家里要开糕点铺子,小六和几个小二下工后一同过来帮杨晔把铺子打扫了个干净,又一同把招牌牵上红布挂上。
次日,家里做了一大批糕点,为明日开张做准备,糕、酥、饼,杨晔每样都打包了些去酒楼,午饭后休息的时辰里,他把装在食盒里的糕点分给大家,一来是为了感激酒楼的人帮他收拾铺子,二来也是为了让大家尝尝鲜,到时候多些客人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